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12月5日,风轻云淡、阳光和煦,校园银杏树下遍地金。虹景中学家校社共育中心里欢声笑语、掌声阵阵,家长们正在学习优秀育儿经。
来自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的心理教师李锁芳带来主题为“读懂孩子”的家庭教育课,旨在让家长更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而更容易与他们进行交往和沟通。
用孩子逻辑读懂孩子的世界
伊索寓言《狼来了》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以往我们常用这个故事告诫孩子要诚实不能言而无信。但如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呢?李老师引导家长们以孩子的视角重新阅读了这个故事,提出了新的观点。
“放羊的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所以他需要用这样的谎言来吸引大人们的关注。”
“放羊的孩子并不觉得用‘狼来了’逗家长是件错事,只觉得有趣,所以想要与大人们共享这种趣味。”
当你一心想要解决问题时,不如放下急躁和所谓“成年人的思维方式”,走进孩子的世界,体察入微地感知孩子的情感和思维,善解孩子的语言,才能真正起到引领者的作用。
青春期——我有我的Young
当提到“和小时候比,现在孩子有哪些变化或者特点?”时,家长们反应热烈,踊跃发言,纷纷表示在孩子青春期教育方面有些许担忧和疑虑。李老师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帮家长们端正心态、教做智慧型父母。
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青春期的叛逆甚至不听话几乎是一种必然现象。十三四岁的孩子们已经可以不必再依靠父母来保护和养活自己,因此依赖于父母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已经降到很低。与此同时,他们的尊重需求强烈,自我实现需求开始觉醒。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就会把自己包裹起来。一旦形成了防御心理,沟通就会显得步履维艰。正确做法是父母们要以包容、尊重、理解的心态,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这个艰难的时刻。
探寻因果,共创美好
孩子是家庭的代言人。当一个家庭生病了,一定会有一个或多个成员把家庭的病症呈现出来。而这个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年龄较小无力自我保护的那一个——我们的孩子。从出生起,孩子们便在做着一些可以形成他们性格、生活目标的决定,以及对不安全感和压力做出他们自己的回应。
找出自己家中特有的问题,营造舒适幸福的家庭氛围,是每个人的重要功课。一旦我们根据因果律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便能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青果父母学堂帮助家长们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指导家长们因材施教,培养健康、独立、为自己负责任的孩子。望所有家庭都能收获一段轻松愉悦、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也是送给孩子一辈子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