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别 | 立项 |
附件8
编号 |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结题鉴定书
课 题 名 称基于课本剧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实践研究
研究方向 5
课题主持人 吴文超
主持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虹景中学
组织鉴定单位 常州市教科院
填 表 日 期 2019.12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O一六年一月制
填 表 说 明
1.本表用计算机认真、准确填写,用A4纸打印或复印一式两份。
2.项目类别分为:招标、重点、立项三类,由课题组根据课题所属类别分别填写。
3.课题编号由课题组根据各课题立项时所分配的编号准确填写。
4. “研究方向”栏按“课题指南”中“选题与领域”的分类填写,如选题隶属于“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2”,如选题隶属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则研究方向栏填写“5”,其它类别课题以此类推。申报自选课题者,研究方向栏填写“自选课题”。
5.“课题主持人”、课题核心组成员原则上应与中期评估表上的核心成员保持一致,主持人不得超过两人、核心组成员不得超过10人。“课题主持人”、课题核心组成员、课题承担单位确需变更者,需填写《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变更表》,由课题组所在单位盖章、(原)主持人签字,并报经辖市/区教师发展中心(辖市/区学校)和市规划办审批通过后,方予认可。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地址:常州市劳动西路19号
邮政编码:213001
联系电话:86696829,86699812
电子邮件:jyswj@czedu.gov.cn
网 址:http://jky.czedu.cn/class/HBCBNEAF
一、课题主持人 | |||||||||||||||||||||||||||||||||||||||||||||||||||||||||||||||||||||||||||||||||||||||||||||||||||||||||||||||||||||||||
姓 名 | 所在单位 | 联系方式 | |||||||||||||||||||||||||||||||||||||||||||||||||||||||||||||||||||||||||||||||||||||||||||||||||||||||||||||||||||||||
吴文超 | 常州市虹景中学 | ||||||||||||||||||||||||||||||||||||||||||||||||||||||||||||||||||||||||||||||||||||||||||||||||||||||||||||||||||||||||
二、课 题 组 成 员(不含主持人,限10人) | |||||||||||||||||||||||||||||||||||||||||||||||||||||||||||||||||||||||||||||||||||||||||||||||||||||||||||||||||||||||||
序号 | 姓 名 | 职 称 | 工作单位 | 课题组分工 | |||||||||||||||||||||||||||||||||||||||||||||||||||||||||||||||||||||||||||||||||||||||||||||||||||||||||||||||||||||
1 | 史燕琦 | 中学高级 | 常州市北环中学 | 总结提炼;撰写论文 | |||||||||||||||||||||||||||||||||||||||||||||||||||||||||||||||||||||||||||||||||||||||||||||||||||||||||||||||||||||
2 | 丁志芬 | 中学高级 | 常州市北环中学 | 总结提炼;撰写论文 | |||||||||||||||||||||||||||||||||||||||||||||||||||||||||||||||||||||||||||||||||||||||||||||||||||||||||||||||||||||
3 | 庄红斌 | 中学高级 | 常州市北环中学 | 理论指导;撰写论文 | |||||||||||||||||||||||||||||||||||||||||||||||||||||||||||||||||||||||||||||||||||||||||||||||||||||||||||||||||||||
4 | 王瑞 | 中学高级 | 常州市北环中学 | 理论指导;撰写论文 | |||||||||||||||||||||||||||||||||||||||||||||||||||||||||||||||||||||||||||||||||||||||||||||||||||||||||||||||||||||
5 | 张海亚 | 中学一级 | 常州市北环中学 | 课题调研;开设课例; 撰写论文 | |||||||||||||||||||||||||||||||||||||||||||||||||||||||||||||||||||||||||||||||||||||||||||||||||||||||||||||||||||||
6 | 储学敏 | 中学二级 | 常州市虹景中学 | 开设校本课;课题 会议记录;撰写论文 | |||||||||||||||||||||||||||||||||||||||||||||||||||||||||||||||||||||||||||||||||||||||||||||||||||||||||||||||||||||
7 | 蒋钰 | 中学二级 | 常州市虹景中学 | 资料收集整理;课题 会议记录;撰写论文 | |||||||||||||||||||||||||||||||||||||||||||||||||||||||||||||||||||||||||||||||||||||||||||||||||||||||||||||||||||||
8 | 秦敏 | 中学二级 | 常州市北环中学 | 课题调研;开设课例; 撰写论文 | |||||||||||||||||||||||||||||||||||||||||||||||||||||||||||||||||||||||||||||||||||||||||||||||||||||||||||||||||||||
9 | 吴超 | 中学二级 | 常州市北环中学 | 开设校本课;课题 会议记录;撰写论文 | |||||||||||||||||||||||||||||||||||||||||||||||||||||||||||||||||||||||||||||||||||||||||||||||||||||||||||||||||||||
10 | 蒋旭 | 中学二级 | 常州市北环中学 | 资料收集整理;课题 会议记录;撰写论文 | |||||||||||||||||||||||||||||||||||||||||||||||||||||||||||||||||||||||||||||||||||||||||||||||||||||||||||||||||||||
三、成果简要说明(限2000字) (包含简要研究过程、研究发现或结论、主要研究成果等) | |||||||||||||||||||||||||||||||||||||||||||||||||||||||||||||||||||||||||||||||||||||||||||||||||||||||||||||||||||||||||
一、研究过程: 1. 调查问卷了解学情 本课题组在课题研究前期主要是以文献研究、调查分析开始我们的课题工作。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了解学情,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有较为科学的学习认知和学习方向,亦有良好的英语学习愿望和习惯,同时他们也客观地认识到“死学英语”会“把英语学死”。学生很渴望锻炼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期待参与有乐趣、有意义的英语课本剧。 2. 理论学习引领实践 在正式开启课题之前,课题组成员们就已开始了相关内容的接触。课题启动之后,定期组织成员们学习英语课程研究理论,主要包括英语课程核心素养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制定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要求及实施建议。同时我们更新观念,学习和了解国外先进的义务教育阶段先进的教学理念,如莎士比亚戏剧课程。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关于课题的文献研究。 3. 行动研究有序开展 在课题开展期间,我们坚决贯彻行动研究法,主要包括课例研究、沙龙研讨等形式。课题组成员积极开设校级、校际公开课,请课题组老师、教研组老师、外校老师交流指导。 不管是课题研究课,还是课题示范课,课前老师们一起集备,课后老师们一起总结,对于在课堂上如何进行课本剧设计、编演有了更近一步的体会与感悟。 4. 组织课本剧竞赛,开设课本剧校本课 经过实践发现,课堂上开展课本剧活动时间有限、内容局限,因此课题组老师再次聚在一起研讨,大家决定开拓课本剧的时间与空间。两位年轻老师积极主动勇于挑战,首创了学校的英语课本剧社团,为课题组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获得了更加丰富的一线实践资源以便课题组研究、分析、总结。同时,为了更进一步调动同学们参与课本剧的积极性,课题组老师们集体智慧,首创了课本剧竞赛,并以此为主要抓手,扩大外延,举办校园英语节,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5. 分工教材梳理,丰富课本剧资源 理论导实践,实践出真知。有了前期的理论学习与亲身实践,课题组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在对具体问题的一个个分析解决的过程中有了更深的感悟,我们梳理英语教材中合适的课本剧文本,并且着手提炼英语课本剧的设计原则和实践策略。 6. 总结研究成果 2019年7月,课题组开始整理提炼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二、研究结论: (一)初中英语课本剧对于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有其必要性 语用能力可以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是多维的,包括: 语用语言能力,熟练运用语言资源的能力;社交语用能力,基于社会—文化因素的考虑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用认知能力,包含推理能力,对预设的把握能力,对指称和标志语的把握能力等;语篇组织能力,构筑语义连贯、格式规范的独白语篇和参与自然会话组织的能力。 语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三个阶段:语用理解(即语用知识的感受)、语用认知(即语用知识的深化)、语用社交(即语用知识的内化)。以语言能力培养为焦点的课本剧必须遵从语用能力培养的这三个阶段。 初中英语戏剧教学转向基于语用的教学模式有其必要性。首先,课本剧具有真实语境效果,充满语用色彩,语用教学更加自然。各类剧本是生活中的百科全书,呈现了一个个反映现实的虚拟社群,人物在语境中互动,语言在语境中运用。其次,戏剧具有体验功能。学生品读、演绎和反思戏剧作品有利于他们获得特殊的情感和人生感受。最后,戏剧具有内化语用的效果。戏剧能让学生接触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文化,从而拓宽了学生了解英语国家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的渠道。 (二)初中英语课本剧对于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有其重要性 没有情感的知识是僵化的。学生在参加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中,带着积极的情绪,这种情绪会推动他们主动学习。有了积极主动的心理,知识的获得就会愉悦高效。为了演好课本剧,同学们模仿原声、琢磨表演,在练习过程中学习如何发音和说话,扩大词汇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思考水平、交流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想象力丰富,创作的剧本引人入胜。他们主动地建构知识、自主地想象,这正是我们所向往的创造性学习。从服装道具到声调表情的处理,无不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产物。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同学们探讨商量、彼此支持,从陌生到了解,彼此熟悉、彼此温暖,给彼此美好。能力强的会感受到责任感和被赋能的使命感,能力弱的得到帮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独立个体的特色与优点、自信与包容。互助式共创培养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正是现代人理应必备的基本素养。 (三)初中英语课本剧对于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有可操作性 1. 目标合理,素材恰当 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虽然课本剧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不能浮于表面,而要紧扣学科特征,考虑文本特征。比如:偏工具性,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兴趣点(如购物旅游、看病问路等);偏人文性,选择文学选段,教师和学生一同体会课文、读懂任务、领略内涵精神。当然,有些素材既有实用性又有文学性,则可以由浅入深,目标逐层递进。根据排演时间来区分,我们可以分为两大类:模仿类和创新类。模仿类课本剧适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如每个单元的Comic strip漫画和Speak up对话,可以将书本内容作为课本剧内容,也可以鼓励学生增补词汇,丰富内容。创新类剧本因为涉及到编演时间较长,比较适合课外活动。根据文本内容来区分,我们可以分为四大类:(1)串联整合牛津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导入课中的Eddie & Hobo系列课本剧;(2)拓展衍生牛津英语教材中单元主题篇章故事的课本剧,如Alice in wonderland等;(3)排演牛津英语教材中跟生活主题相关的生活情景课本剧;(4)学生自主创作的课本剧。一开始,教材是我们的世界,但是,后来我们会发现,世界是我们的教材。 2. 规则共创,阅读先行 课本剧“以生为本”,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不教而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独立创新,但并不等于放任自由、随意而为,而是大家事先共创规则。比如: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讲话的分贝是不一样的,阅读剧本时需安静,讨论时音量可以适当提高,回答问题时则需要大声。规则不等于纪律管理,而是大家都易接受的约定俗成。 课本剧教学以教材为依托,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活用文本资料进行改变,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文本感受将课文改编成剧本。但改写不是随意的,必须服务于当前阶段的英语学习,否则课本剧教学便会流于形式走过场,即便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却因为不能把握语言本身而丧失英语学习的主题。因此,阅读是英语课本剧的基础。教师应和学生一同读懂课文、读懂人物,掌握课文中的关键句型、关键词汇,分析课文表现的情境,指出表演中语言运用和肢体表情的注意事项。 3. 分工明确,团队合作 课本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团队作用。 我们的课本剧实行“项目组”方式,一个阶段会有一个中心方向,比如学到”Alice in Wonderland”时,课本剧的核心主题就是童话。由一些感兴趣的或者能力较强的同学自主申报,教师进行审核,通过审核后在班级群中发布(主题、需要角色、备注要求等),其他同学便根据自身兴趣或特长自主选择、加入项目组,同学们可以自荐、推荐、选荐,如果碰到人员过多或过少的情况老师才会适时适当介入。团队组建后,便开始选编剧本,开始分工(导演、编剧、演员、布景、音效、服装等)。负责布景的同学可以制作PPT屏幕背景,或者手工绘画、手工制作,甚至网上购买。负责音效的同学可以下载背景音乐,或者邀请同学现场弹奏。负责服装的同学可以改造旧衣、打造妆容或者租赁购买。在合作中,大家发挥各自的特长,遇到问题大家一起沟通交流想办法。在这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而且在具体的英语时间中锻炼思想和方法,发展思维和能力,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4. 评价改进,反思前行 在经过选---编---演这三个环节之后,课本剧还不能说是完成,还需进行评价。课本剧的评价不是卷面成绩,而是协作的项目成就和个人的素养体现,是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而且,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践能力,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七年级的标准:上台演(1星);不看书演(2星);有肢体动作和感情(3星)。八年级的标准:语言准确(1星);表演形象生动(2星);有服装道具(3星)。九年级的标准:语言准确流畅(1星);表演有思想有艺术(2星);服装道具符合剧情发展需要(3星)。 表演后,其他组会对表演组作出合理的评价,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并选出最佳剧本、最佳表演等。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正视自身的不足,用团队的力量帮助彼此成长,这就是最大的成功与收获。
三、主要研究成果: (一)论文
(二)公开课
(三)其他成果 1. 吴文超老师获得常州市区初中英语优课评比一等奖、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微课评选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常州市骨干教师”。 蒋旭老师获得2017年常州市优秀微课展评活动二等奖和2018年常州市区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张海亚老师获得2018年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微课评选二等奖。 2. 校本课展评活动中,课本剧校本课展演荣获展评一等奖,获得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储学敏老师被评为“校本课优秀教师”。多位老师获“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3. 胡佳琪同学获得常州市中学生英语口语比赛大市一等奖。 4. “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中,胡佳琪同学获常州市特等奖江苏省二等奖,周之叶同学获得“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常州市一等奖,多位同学获得中国青少年英语能力大赛一、二、三等奖,在初中阶段就顺利通过英语二级、三级的考试(包括口试和笔试)。 5. 课本剧影响范围广,反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