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研究>>课题研究>>文章内容
新课标下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
开题论证
发布时间:2019-01-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储学敏

附件5

 

 

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开题论证书

 

 

 

 

 

 

 

 

                英语                   

 

       新课标下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中的培养                      

 

           储学敏、蒋钰                   

 

负责人所在单位      常州市虹景中学               

 

                                       

        

 

 

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〇一六年一月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新课标下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

1.研究目标

1)初中生对阅读课堂上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认识如何? 

2)教师对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态度如何及主要的培养方式有哪些? 

3)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有哪些具体作用? 

2.研究内容  

(1) 英语阅读课堂文化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

(2) 学生跨文化意识程度前、后调查测试

(3)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实施策略研究

(4)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实践

(5)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实施策略的反馈与评价

(6)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的可实施性和创新性研究

 

3研究价值

1)课程改革已推进多年,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正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但就英语学科而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甚至是填鸭式的灌输仍有较大的市场,本课题研究就是从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出发,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具体策略,为全面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提供新的教学范式,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新的动力。

2)本研究通过教师多种方式的鼓励和引导,学生真切、真心、真情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和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感知文化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4.主要观点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单一的思维模式。将文化知识融合到课堂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增强了课堂浓厚的学习气氛。当然,在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自身文化底蕴不足,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形,打击了教师传授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在完成来时布置的学案时,态度不够端正,只是纯粹认为是一份作业,应付完成即可,没有发挥出学案的价值,更加不会主动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拓展文化层次。为了将文化意识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方面 

首先老师要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增强自我文化意识,提高自身文化内涵,提升自身文化层次。老师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碗水”,当然教师提升自身文化内涵的方法很多,教师自身可以相关书籍、杂志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学习单词的文化内涵,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老师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应多样化、巧妙化,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合作、共同探究。老师除了要了解词汇表面的知识,也更要结合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教师在英语阅读课堂上也应转换角色,从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传统只注重文化的视角转变为既注重基本知识又注重文化知识的视角;从单纯地讲解书本知识到联系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兴趣;从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到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学生方面 

首先作为学生,应发挥自我能动性,在课前模块中,针对老师的预案,做充足的准备,在课堂上应主动与他人合作探究,共同分享事先准备的资料,针对课堂上老师的提问,要开动脑筋,联系上下文,更要联系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灵活回答,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学生更应该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在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作业前提下,利用期刊、杂志和互联网等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在阅读相关文章时密切联系实际生活、联系相关文化知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效率。

5.可能的创新之处

1)教学方法创新。本研究在突破初中英语阅读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基础上,系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研究机制创新。通过与多校骨干教师的合作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

6.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附近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料,收集关于中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论文和专著,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对国内外跨文化意识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个专题研究。

2)问卷调查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方式相关问题的调查,探究跨文化意识培养对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方面的影响,之后根据研究进展的实际状况,选择部分调查对象进行再次调查,以验证结果和推论。

3)观察法。通过课堂观察,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和完善英语阅读教学的形式和结构以及实施策略。

4)访谈法。在自愿基础上,根据实现拟定的提纲,从受测的教师和学生中随机抽取10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如何看待解读《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要求,如何认识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以及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5行动研究法。通过开设课题研究课,组织教学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探索、总结、验证和完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7.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搜集资料,撰写课题申请书。

2)课题论证。召开开题论证会议,聘请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实施准备阶段

1)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制定相关的研究制度,进行研究任务分工,共同研讨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

2)学习相关文献资料。课题组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收集、分析和梳理,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前提和基础。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阶段

1)开展多种形式研究活动。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定期举行课题组活动,形式以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为主体,同时采取读书沙龙、主题研讨、成果展示和外出参观考察等形式。

2)进行课题的中期评估。课题组召开会议,全体成员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中期阶段研究成果的展示。

3)根据中期评估情况,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讨论、调整合修正。进一步持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准备结题,写出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有关资料,编辑《新课标下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的研究专题。申报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做好结题工作。

8. 预期成果和组织分工

1)阶段成果

中期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问卷调查与分析——问卷

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基本策略——论文

2)最终成果

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教学案例——视频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800字)

   

 

 

 

 

 

 

 

 

 

 

 

 

 

 

 

 

 

 

 

 

 

 

 

 

 

 

                                     评议专家组签名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报评审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可加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

 

    

 

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虹景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三丰路99号 联系电话:0519-8578873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