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个人发展,需要经典专著的滋润和引导。2023年2月23日上午,导教教师曹老师与虹景中学英语组全体老师共读英语教学专著——教师手册:外语教学语境化的第五章节,并开展读书分享活动。
本章节共20页,由于是英文原著,教师们在活动之前就预读了整章。第五章主讲人杨烨斐老师在认真研读了原文之后,经过自己的梳理和思考,制作了powerpoint,直观地从三个方面向大家展示了本章内容,同时从核心素养的维度,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与所得。
第五章主题为----外语学习与中学课程的结合,杨老师将之分为课程设计、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三个方面。并就本章节中“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外语的交际功能”、“语言与文化教学的策略”等关键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说。本章提出,好的中学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外语教学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实现上述目标有重要意义,应满足以下功能:跨学科研究、给予学生真实的语言体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学生跨文化意识。因此成功的初中外语课程应与初中学习者的需求联系起来,依托丰富且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培养学生在真实文化情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杨老师的分享语言准确、逻辑清晰,为本学期的读书分享活动开了个好头。
导教曹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大家进行了探讨。本章的3P(perspectives – products - practises)这一理论,与中国英语教育界的3P教学法(presentation – practise - production)有何异同?在什么情况下如何灵活使用这种方法?通过对比和举例,提出青年教师不可因循守旧,机械地按照资源库的即成资料过课,而是应该在教学结合各种实际情况,多思考、多观察,整合教材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与手段,真正做到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
非常有趣的是,本章节中提到一个真实的案例,对青年教师们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案例如下:Ms Carson是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法语老师,她的课堂有条不紊、秩序盎然,学生获得了扎实的法语技能,但他们却表示,难以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喜爱与温暖。曹老师问Why?教师和学生应该有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恰到好处? 张景尧老师认为,课堂之外,教师必须有明确的规则意识,树立良好的边界感,同时,教师也应该思考,如何在课堂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语言教学和兴趣激发之间达到平衡,让学生喜欢课堂、喜爱学习。
曹老师充分肯定了张老师的思考,并借此对虹景中学的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期待,希望在场的教师能树立好角色意识,让自己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和互动者,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敦促在场的青年教师们不断打磨自身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基本功和评优课等竞赛,不怕难、不畏难,实现自我成长,完成自我蜕变。
撰稿:杨烨斐
审核:曹志娟,吴文超